攝 影:楊 翎

2014.1.4~6.8
第二特展室

學的本質,是透過有系統的方法,經由觀察、假設、實驗、結論的過程,探索自然現象背後的道理,並藉由歸納分析形成新的知識。科學工作者對真、善、美的追求,兼具理性與感性,與藝術創作的過程不謀而合;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,常有視覺上的驚豔,不斷開啟人類的新視野,透過科學攝影,將可發現:「原來科學中充滿藝術感」。

像在當代博物館的展示上,扮演詮釋科學和傳達知識的媒介。為邀請科學工作者把研究過程中產出的影像介紹給一般民眾,也為鼓勵社會大眾使用手邊的攝影器材,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所領略到的美感,以攝影的方式捕捉記錄下來,讓觀賞者經由視覺的感動與震撼體會影像中的科學之美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、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、《科學人》和《環球科學》雜誌首度合作,以華人世界愛好攝影之科學工作者與社會大眾為對象,舉辦「驚豔‧新視野」科學攝影比賽(2013年10月25日截止收件,12月3日公布得奬作品)。

自臺灣、港澳、大陸等地375件參賽作品,由不同科學領域的評審進行初審與複審,從60組圖像中再選出3組優選作品(種子幻境、哈囉、靜默之石)及1組評審團特別獎(新生)。得獎作品於2014年1月4日至6月8日在本館第二特展室展出,內容涵蓋物理、天文、化學、生物、醫學、地球科學和環境生態等科學事物的本體和現象,透過攝影捕捉各種尺度或角度下的精彩畫面。

區試圖將生活、科學、藝術做一連結,在設計概念上,使用易於巡迴展示拆裝之輕量化鋁劑型組裝框構。框構以等角螺線排列,採用「鸚鵡螺」之橫斷隔板結構形式,殼室內捲的中心,為三幅優選作品。取「鸚鵡螺」螺旋形盤卷架構意象,係因其有海洋「活化石」之稱,在地球上經歷了1.5億年的演變,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。

展同時搭配雕塑家曲德華女士「漾之形」19件系列作品,曲女士以鐵絲材質,展現花、葉、蝶蛹的幾何結構。鐵絲網格具明顯的穿透性,給人無隱私的開放空間感,但卻有著堅固隔離的封閉形式,在輕盈無重力感的光影下,與宇宙自然井然有序的理絡互相呼應。藉此和各作品間,展開科學與藝術,物性與空間,自然結構與人為解構的三度空間對話。

待透過影像產出過程和手法的自我詮釋,傳達科學世界多樣化的路徑,拓展大眾探索知識的視野和樂趣。歡迎各界朋友從另外一個角度,掀開另外一扇門,透過影像作品重新欣賞宇宙之美,進行一場心智和創意的交流對話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stan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